学院简介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专业和设计学泰山学者岗位建设单位。拥有山东省艺术设计重点学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办学实力雄厚。学院设有包装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含广告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出版设计四个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方向)三个专业六个方向。下设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设计、品牌设计、交互设计五个教研室。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位,包装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位。
学院始终坚持“实践教学定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核心,科研创作为先导,教学、科研工作相互促进”的指导思想,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突出。近年来,学院教学改革成果丰富,拥有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完成4门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出版教材多部。目前,学院已建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学缘结构合理、梯队层次分明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1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5.4%,其中资深教授1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2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品牌形象设计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依托艺术设计国家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学山东省重点及强化建设学科等优势教学资源,构建起具有省内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具有较高的产学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先后承担了第一届至第四届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整体形象设计、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形象设计等一系列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设计服务项目。
学院始终坚持办学的国际视野,积极搭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平台,先后同德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的几十家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此外,学院实践教学条件优越,拥有能够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实验室和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多个校级教学实习基地,为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和有力支撑。多年来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工作适应性较强,社会声誉良好。
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是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以来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其前身专业为装潢设计,1986年即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重点学科。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精通工艺与流程,熟悉管理与市场营销,具有较强的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下设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设计四个专业方向。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品牌形象策划、广告设计、出版与书籍设计、印刷设计与媒体传播表达的基本技法和流程,具备承担相关设计工艺与生产管理、媒体传播与表达、市场营销与展示推广的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参与设计实践项目,历年来主要有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整体形象设计、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形象设计、第一届至第四届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等一系列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设计服务项目。拥有多个校级、院级专业实习基地。
要求本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毕业生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法人团体的宣传部门、营销策划设计部门承担宣传、策划、设计工作,在品牌设计与服务公司、传媒公司、广告公司、专业设计公司承担策划、设计工作;在电视台、报社、出版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与出版单位承担策划、设计及美术编辑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文字设计、图形设计、创意思维、综合材料、传统表现、编排设计、影像表达、信息设计、界面交互设计、标识设计、招贴设计、视觉识别设计、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插画等课程为主。
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方向)旨在培养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界面设计方面具有高层次艺术、技术知识交叉复合型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发掘用户及市场的需求;严谨的调查分析能力,能够通过社会调查方法分析数字产品的用户体验及市场表现状况;优秀的设计能力,能够把握当前界面、交互设计的潮流,掌握交互设计的艺术及技术能力;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能够和市场、开发人员流畅、协同合作;一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能力,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学生不仅学习具体的交互设计方法,又能在实践练习中将理性思维和艺术设计融合为一体,成为综合性、高素质的交互设计专业人才。
本专业授课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专家课堂。曾邀请美国西北大学数字艺术系主任、诺基亚高级用户体验设计师、北京四海科技总裁等专家教授于我院讲授网页设计、界面设计及交互设计等课程。本专业鼓励学生社会实践,2011级学生参与创作的“穷游行程助手”、“榜样”以及“内涵表情”等应用在苹果及安卓应用市场上均取得了良好的表现。2012级学生的“微骑”、“寻医问药”、“剪刀石头布”等应用成功晋级UXPA全国用户体验大赛。
本专业毕业生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需求,适应于所有基于网络人机界面相关的策划、组织、技术开发、设计实施等工作。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方向)专业是新兴产业市场崛起的急需。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15万左右。无论是实现梦想、施展才华,还是寻找机遇、兴趣爱好,投身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
本专业课程体系以交互设计为核心,以界面设计、信息设计为辅助。具体课程有交互设计专业课程:界面设计、网页设计、交互设计、设计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编程方法学;以及平面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设计素描、色彩、影像表达、创意思维、编排设计、快速表现、品牌设计、广告设计等。
包装工程(理工类,非艺术类)
本专业是在学校“一体两翼”整体学科规划和办学理念指导下开设的特色专业。依托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的背景与优势,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全面培养具有包装工程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以包装工程设计与艺术设计结合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从理科的角度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视觉传达设计的全面技能。使学生掌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容器设计、图文信息设计等方面的技能,受到包装设计、包装技术、印刷技术和包装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参与项目教学与设计实践,使学生在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发展。近几年主要获奖有:第一、二、三届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包装类金奖;靳埭强设计奖包装设计金奖、银奖;天鹤杯包装设计金奖、银奖;第九届澳门设计双年展大奖;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大奖;课程《实验包装设计》被评为全国艺术院校八大精品课程。
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设计表现方法以及制图软件,具有艺术造型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掌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容器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具有设计整体包装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包装、印刷、设计以及物流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自学和知识更新的能力;了解包装产业的生产环节,能够胜任包装及相关企业的管理工作;了解国家有关产品包装及包装废弃物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本专业市场需求大,就业面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可以在各类相关的企事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商品生产和物流等机构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管理与研发、包装工艺设计、电商网站设计、包装材料选用、产品质量检测、营销策划设计,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课程体系以文字设计、图形设计、创意思维、综合材料、影像表达、信息设计、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学、包装结构设计、容器造型、印刷技术,包装管理、包装创新设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