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高考信息 >> 内容

高考志愿:如何巧妙回避“大年”

时间:2018/11/15 15:59:53 点击:

  核心提示:   那么,何谓“大小年”?它们又有什么规律?如何巧妙回避“大年”呢?  大年:是指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导致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  小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了,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了...

  那么,何谓“大小年”?它们又有什么规律?如何巧妙回避“大年”呢?

  大年:是指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导致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

  小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了,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了。

  以此循环往复,就出现了“大小年”现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关注“大年”、“小年”的动向,参考几年来这个学校的录取比例的改变趋势,尽量避免去挤太窄的“独木桥”。

  有的考生和家长可能要问:“大小年”的出现有木有规律可循?答案是:有!我们可以从以下6点寻迹:

  1、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重点名牌大学,在录取当地都是非常难考的高校。

  2、不是所有的高校都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像北大、清华等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3、越是处于热点地区,招生人数越少的高校就越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比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发达地区。

  4、处于招生所在省、市地区,招生人数多的高校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

  5、“小年”出现一次后,一般不会连续第2次出现。即头一年是“小年”,第二年基本不会再是“小年”。

  6、“大年”出现一次后,可能连续出现“大年”。也就是说,头一年出现“大年”的高校并不意味着第二年就一定会是“小年”,可能第二年、第三年,甚至第四年都是“大年”。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和家长最想问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大年”吧?别着急,答案马上揭晓:

  1、从学校的限报数目看

  自主学校的限报数目是在招生简章中无法看到的,但有心的家长会发现,网上很多机构已经把限制报考的数目总结了。在系统内有的学校限报1所,大多2-10所,限报越多的,考生填报的机会也越多,无形加大竞争热度。

  2、从材料准备的复杂程度看

  光看在招生章程很难发现学校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实际报考中,发现准备材料过于复杂,很多考生中途放弃,实际上中途放弃的考生,是放弃了最容易通过的学校。

  3、从通过学校电话咨询热度看

  自主招生章程都有高校的联系电话。如果连续几天拨打同一学校咨询热线,发现电话很忙根本打不进去的,可能是大年;如果每次拨打电话都可以接通,说明咨询这个的学校人少,很可能是小年。

  4、从学校类别看

  不同学校竞争力不同,不少家长在报名时,盲目跟风,不对比学校的情况。全部去争报北、上、广和东部沿海的热门学校。殊不知农、林、师范也是好学校更有好专业。

作者: 来源: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安徽高考网(www.imag360.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安徽教育网唯一主办官方网站为:安徽招生考试网 www.ahzsks.cn
    投稿/高校简章请发到:1439949-777(请用@替代#)qq.com QQ:1439949-777
    本网属安徽省教育人士主办的交流性非赢利民间网站!不代理招生,不向访问者收取任何费用!
    我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并不代表官方之观点, 如有任何疑问或者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imag360.COM" 安徽高考网建站近16年来的宗旨:"立足安徽省会合肥.无偿服务全省考生"安徽高考第一品牌!

    皖ICP备070048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