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又要高考填志愿。对于高三考生来说,这最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代表着最后的冲刺与希望,同时也意味着12年的努力、1年的拼搏即将划上句点。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未来,而现在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填好志愿。可对于”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和一无所知的家长来说,不会填、盲目填、随便填等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下面笔者就志愿填报中考生及家长最常犯的典型错误与大家做些分享,希望16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可以避免犯错,填好志愿,考取大学。
错误一:不了解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
平行志愿不同于顺序志愿,采取的是”一次投档,集中录取”的方式。简单点说,假设某省设有A、B、C、D四个志愿,那么投档时首先将考生档案投到A志愿院校,如A院校已投满,则将考生档案投到B志愿院校,若还是投满,则投档到后续志愿,若未投满,则成功投档B院校。但如果投档后因院校投档比例、无法满足专业志愿、身体条件不符合填报专业等原因未被录取,则后续志愿自动失效,只能进行本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志愿的填报。因此,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也要考虑投档而被退挡的风险,尽量避免,降低风险。在投档检索时,平行志愿则是依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例如,甲同学680分(A志愿没填的前提下)B志愿填了复旦大学,乙同学670分A志愿填了复旦大学,那复旦大学先录取谁呢?按照平行志愿的原则,首先分数优先,显然甲同学的档案先进入复旦大学,然后遵循志愿,依次检索甲同学的A、B、C、D志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平行志愿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极大降低了高分考生的落榜风险。
错误二:计算方法不够准确科学
一般成绩出来后,家长最常用的计算方法就是简单分数法(即用根据考生高考成绩,直接参考往年院校的投档分数,确定报考学校)和两线差分法(即用往年院校的投档线与往年该批次控制线的差值,推测今年该院校的投档线,从而进行院校的选择和报考。)不可否认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可取性,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为根据试卷难易程度和报考人数的不同,院校的录取分数也会有所变动,所以如果只是简单采用分数进行对比参照的话,当然不够准确了。(第一高考网APP上线,志愿轻松填)但采用"名次定位+名次修正"的方法却能更加精准定位目标院校,通过把今年考生的名次按招生计划变动修正为与去年对应的名次,再用这一名次去定位适合考生填报的志愿,充分考虑到每年各省高考报名人数不同、招生计划不同,有效提高投档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