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交大“双一流”方案出炉:205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双一流”的高校,需要做些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说,2017年9月交大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有17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方案确定交大三阶段目标:到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若干学科方向具有世界领先地位;2050年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致力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精英人才;致力于探索未知领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致力于攻克技术难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丰富思想宝库,引领社会文明与进步;致力于构筑文化桥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0 年目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学校整体实力稳步进入世界百强,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若干学科方向进入世界十强。全面完成学校综合改革,形成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建成高峰凸现、大师汇聚、人才辈出、学术卓越、制度规范、文化先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
2030 年目标: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学校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主干学科位列世界三十强,若干学科方向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产生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学校成为世界级学术大师荟萃的人才集聚地,前沿学术科技的创新主阵地,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策源地,各国优秀学子的求学目标地。
2050 年目标: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做出卓越贡献,学校的整体实力稳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将更加聚焦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更加聚焦立德树人。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具有宽阔视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领军人才。落实“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全员育人的校园生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重点行业和一流教学科研机构输送具有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更加聚焦师资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以制度激励为主线,形成持续激发人才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制度体系,优化各级各类人才多维发展、多元评价的人才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结构,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使学校成为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人才高地。
三是更加聚焦服务国家战略。
面向重大需求,促进学术组织重构,鼓励问题导向的探索性研究,自主开展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或人类生活方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沿问题研究,提升学术研究的品味,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大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强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为创新型国家及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做出卓越贡献。建成先进的转化医学体系,整合学术资源和医疗资源,围绕人类健康与重大疾病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更多的福祉。进一步发挥人文社科咨政启民的作用,为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完善中国社会治理,贡献交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