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广告学院,也是国内广告学教育层次最为完备的广告学院。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广告学专业,1989招收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生,1993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多年来,广告学院在教学、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 “政、产、学、研、用”结合,打造各领域相互支撑的融通平台,为学生成人、成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院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所在单位。学院下设广告学系、公共关系系、新媒体与传播系、艺术设计系等教学单位及多个研究机构,开办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广告媒体经营方向、整合营销传播方向)、公共关系学、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综合媒体设计方向、艺术管理方向)等专业,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教学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学习型空间、创造性环境和创新研究机会,构建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广告及相关专业教育体系,领跑中国广告教育。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是顺应媒介多元化和传播高效化发展的整合型设计。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全国领先的学科优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十五年的发展中,打造了优秀的师资队伍,以扎实的教学经验和设计实战的积累充实于专业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培养了大批能力强、思维新、综合素质高的设计专业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推行具有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为目标,融合传播学、广告学和艺术学的基础理论,以设计史和设计理论为美学底蕴,拓展学生对媒介环境变化和设计传播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认识,使其在掌握设计专业知识、提高设计综合技能的同时,兼具跨学科的视野和交叉学习的能力。面对毕业后复杂多变又充满挑战的设计环境,学生不仅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竞争意识及专业调控能力,而且具备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专业策划能力和执行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宽广,既能满足各类传媒机构如电视台、互联网、出版行业,以及广告公司和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形象宣传、信息传播与管理部门、艺术教育和研究机构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能满足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组织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咨询服务机构等对展览策划和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教学也培养和激励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其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整合设计的多种技能。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媒体传播意识、开拓跨学科视野为核心,形成了“专业基础课+跨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等三大板块,逐步打造出专业教学的特色。在强化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以前瞻性的设计研究去把握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并将设计探索和传媒领域的前沿新知贯穿于课程教学,使课程内容顺应设计和传播的变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中外美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构成设计、视听语言、摄影基础、设计思维与训练等。相关的跨专业课程由广告学院内的广告学系和新媒体系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课程内容包括:广告策划、品牌战略、市场营销与调研、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消费者行为研究等。
专业主干课程以不同的侧重形成三大核心课程组合:
一是以平面设计为侧重的课程组合,旨在培养学生把握平面的形式语言特征,以有效的信息传达为目的完成视觉表现和创意设计,熟悉平面作品从制作、印刷到发布的实务流程,具备设计与品牌运作的综合能力。主干课程:字体设计、传统图形、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CI设计、信息与指示设计、广告摄影、印刷与型录设计等。
二是以综合媒体设计为侧重的课程组合,旨在为各种形态的传媒机构培养具有艺术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以新媒体艺术与技能的训练为基础,拓展交互设计和网络体验设计的认知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媒体的动态传播意识和相应的设计表达能力。主干课程:媒体设计、互动媒体广告、用户体验与网页设计、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影视广告、网络视频策划与制作、设计专题研究等。
三是以展览策划与设计为侧重的课程组合,旨在培养以博物馆、美术馆运营为基础,掌握展览项目管理的流程和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完成展览策划和设计并进行多项媒体推广的专业人才。主干课程:会展设计、设计管理、商业空间设计、艺术品投资与鉴赏、艺术市场、设计策略与规范、艺术评论与文案写作、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专题等。